One Bay Area Agent

View Original

房市冷卻及其徵兆,以及一些建議

追蹤臉書專頁,即時更新房地產動態與知識。

房市冷卻至今已成事實,一些 Realtor 幾周前就在討論這件事,而我們當時就在提醒客戶,身為買方要謹慎保守,賣方則要見好就收。

這次冷卻的原因,來自於貸款利率大幅度調升。從幾個大銀行和Lending Broker 的資料來看,貸款利率在調升前後差了約 0.375% - 0.625%。而因為貸款利率的調升,我們從自身客戶、辦公室內部以及熟識經紀人們的資料來看,買方購買力的中位數下調約 4-7%,也就是說,如果本來購買力是300萬元,利率上升後可能只剩下 279-288 萬元。

於是,一部分的買方因為購買力而縮手,這(在現在以及將來)又會導致市場剩餘買方發現買氣不若以往而遲疑或縮手,最終自我證成市場冷卻。

預測並不可能,徵兆比較實際

任何幾個月前就預測到現今房市冷卻的說詞,我們都抱持懷疑的態度。

六個月前,大家都知道 Federal Reserve 要調升利率,也大概了解貸款利率和聯邦利率成正相關。

問題是,其一,你怎麼知道貸款利率調升的程度?就像這次,聯邦利率上升0.125%,貸款利率卻上調0.375%-0.625%。

其二,就跟股票市場一樣,你怎麼知道市場是否已經Price in這則資訊?

事實上,讓我們回顧六個月前,依照許多人相信的「房地產季節性」理論,加上當時利率開始起漲,那麼房市應該要冷卻,但房市卻從去年9月一路漲到最近。

(以後我們會討論,「房地產有季節性」就像是牛頓力學,它是很好的入門,也可以解釋很多事情,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模型、沒辦法解釋所有事情,如果純粹使用它來預測事情發展,那麼依照歷史統計資料,從現在的時間點開始,灣區房市還會繼續漲1-2個月。)

從另一方面來說,對於那些說「看吧,我幾個月前就說房市要修正」的人,我們可以問問他接著預測什麼,對我們來說,那只是「寄 1000 封信,500 封說這支股票會上漲,500 封說這支股票會下跌」的翻版。

相對於預測,我們比較相信徵兆,當我們看到徵兆的時候,才會認為正是房市反轉的開始。

有哪些徵兆

首先是Price Changed對於Active Listing 的比例。Price Changed 是賣方針對市場情況,對List Price所做的調整。

這邊不用管調整的方向,往上調多半代表出價中沒有滿意的價格,往下調是為了增加曝光吸引買氣,兩者都是對現況不滿意所做出的調整。我們在意的是,這麼做的房屋比例,在市場上有沒有增加的趨勢。

如果有,那代表市場狀況正在位移 (Shift)

再來是對Preemptive 的接受度,這三、四個禮拜,你可以看到很多房屋,從原本的不收Preemptive Offer,到現在Seller reserve the right to review preemptive offers. 你就知道事情有些變化。

再來,如果有常跑Open House,也會感受到人氣不若以往;如果有在出價,也會知道Disclosure下載數量、實際出價人數有所變化。

最後是Listing Agent開始用一個月前的成交價說服買方:附近的成交價是ABC,所以屋主要XYZ的價格 —— Listing Agent在利率調整之前的態度比較像是,讓市場決定一切,因為Listing Agent很有自信市場會給出滿意的價格。

以上這些,會在一到兩個月後的公開資料中,顯現在「房屋在市場上的天數」、「成交價」、「成交價和 List Price的比值」等等數據上。

然而,如果你現在去查這些公開資料,可能還是會認為市場價格還在上升。

我們的建議

依據上文,貸款利率以及其造成的心理效應,是讓市場冷卻的主因。第一層思考會是,如果你對接下來數個月的貸款利率前景感到悲觀,那麼應該會預期房價在這幾個月下跌。你可能會縮手。問題在於,房地產市場即便不如股票市場那麼有效率(如果懂效率市場假說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),也會有「別人恐懼我貪婪」的效應出現。

也就是說,市場是動態,如果真的太多買方縮手,導致房價下跌幅度超出購買力下跌的幅度,那麼可能是個好的入場時機;另一種極端的情況,房價下跌太多導致屋主不賣房,市場上可能房屋變少,那麼又會造成房價反彈。

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,房地產的統計數據,相較於其他市場,有離散程度較高的傾向,白話說就是一間房屋成交是70萬,另一間房屋成交130萬,統計數據上房屋平均價就是100萬。

以上,當然是立基於沒有黑天鵝事件的假設 — 我想應該沒有人能預測黑天鵝事件。

以上論述,又回到我們上面所說,我們不相信預測,而是市場給我們什麼徵兆,然後立即調整,比方說去年9、10月這個起漲點,我們就是看到買家變多、加價情況出現、才提醒客戶。所以,我們建議不管是買方或是賣方,一定要有「看徵兆做動態調整」的心態。

我們給買方的建議儘管賣方常常是透過附近成交價自我教育,在附近成交價出現鬆動前,恐怕比較難說服賣方出脫房地產。這樣的情況會持續1~2個月,這段期間,挑選房屋可以保守謹慎,會有一些狀況是賣方必須得賣,而其索要價格下跌幅度超出購買力跌幅的情況,這樣的情況出手買房是不錯的結果。

我們給賣方的建議一個月前的成交價已不再適用,根據自身情況,當然可以選擇不賣,如果要賣,那麼1-2個月內,趁著成交價尚未顯現鬆動,可能是現在至年底最好的賣點。

最後,請注意房市是動態的,以上的建議在市場出現變化後就不再適用。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02177478

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