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Single Family Home vs. Townhouse/Condo,以及成交案例@ Willow Glen】
考量增值的可能性以及今年春季以來的跌幅, Single Family Home 絕對是現今市場上最佳投資標的。
即便如此,一個歷久不衰的論戰依舊持續。
傳統上認定優質區域中的Townhouse和Condo,比之於次一級區域中的Single Family Home,兩者怎麼選擇?
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,更常面臨這樣的思考困境——實務上,這未必得是二選一,通常我們會有更多選擇。
但我們就當作是二選一吧。
如果把問題具體化,那麼買家的輪廓可能是這樣:購屋預算介於150萬到250萬之間,心中考慮Burlingame/Los Altos/Cupertino的Townhouse或Condo,對比於San Mateo/Redwood City/Santa Clara的Single Family Home。
要回答這個問題,至少要對兩者的「居住環境」和「增值幅度」有一定的理解。
其中比較直觀的是「居住環境」,多走訪幾次並且試著想像居住情況:Single Family Home 有前後院(對有些人來說打理前後院反而麻煩)、鄰居間比較不會互相干擾(對有些人說反而沒有安全感)、對土地與建物利用的自由度等等…
基本上來回思考幾次,對照自己的生活習性,心裡多少有譜。
反而,我比較想說的是「增值幅度」,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誤區,甚至就在命題之中。
命題中沒有劃分Townhouse或Condo的「屋齡」。然而,「屋齡」卻是影響Townhouse或Condo增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即便再好的區域,Townhouse或Condo在性質上就是集合式住宅,換言之,治本的修繕肯定做不了。並且Townhouse或Condo超過一定屋齡,HOA費用就到了買家卻步的程度。
於是,極端的案例就會是以下的情況:幾十年的Townhouse或Condo住了幾年後想賣,問題是房屋又老了幾歲,HOA多半也漲了(但多半管理更差了),這時候放到市場上賣,當然又更難賣(記得你並沒有土地擁有權,而建物只會折舊),於是放幾十天是常有的事,最後可能得降價求售,那麼加上仲介費和這些年繳的Property Tax/Interest,算一算恐怕還沒賺(相信我,到時候房屋賣掉就萬幸)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絕對會提醒買家,如果有選擇,要買Townhouse/Condo,一定要注意屋齡。
(好吧,我知道Agent多半不提這件事,畢竟到時候UGIG (You gone, I gone.),現在錢先到手比較重要。)
光是以上這件事,恐怕就得重新思考買房策略。
我也知道,這樣的家庭多半還考量學區。事實上,很多人是為了學區,才去買某些區域的Townhouse/Condo。但我也知道另一件事,以15年的跨度來說,Single Family Home與Townhouse/Condo的漲幅差距,絕對夠兩個小孩唸私校。
(我不是鼓吹唸私校,只是會做上述考量之人,多數認為私校的教育更好)
於是,問題又回到,Single Family Home與Townhouse/Condo的居住環境之比較。
說了這麼多,我也不是一定要你買次一區域的Single Family Home,而是給你一些人不願讓你知道的的實況,希望你納入思考。
———
最近這個成交案例,回想起來,當初和買家有過Townhouse/Condo vs. Single Family Home的討論,經過一次次走訪,買家對 Single Family Home的意向逐漸堅定(應該吧?!)。
買家其實不怕住屋況稍差的房屋,只要將來有足夠的擴充性和增值性。
講白一點,就是要買一定土地面積以上的Single Family Home,而且我們得買在「趨勢上」的區域。
Willow Glen就是屬於這樣的區域,詳情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(你還是得避開一些Red Flag)。
而我們買的區域,位於Pine Ave和 Curtner Ave 之間,行家大概知道這約略是Booksin Elementary 學區,這一區三、四百萬的房屋所在多有。
而這一棟房屋,隔壁和斜對面就是350萬,對面隔了三間的房屋,最近也是標價350 萬。
我們沒有350萬,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用半價,買這個區域中最不起眼的那棟——豪宅區中最不起眼的房屋,從增值的角度來看,是最可口的交易。
事實上,建商也知道這是一個好Deal,多次跟屋主出價,價格也比我們高得多,屋主就是不賣,這可是祖母留下來的房屋。
於是,我們寫了一封信,一封屋主願意降價10萬賣給我們的信。
從這裡開始,我要說兩件事。
其一,賣方看不看信,是賣方的自由;然而買方寫不寫信,卻是買方的選擇。
客戶的角色不同,Agent自然要給予不同的建議——買方Agent有機會寫信動之以情卻阻止客戶,事實上是失職。
其二,我最近跟一個Palo Alto的住戶交流。他們的買房經歷,也是屋主情感上認定他們值得這棟房屋,才不惜低於市場價賣出。
情感沒有區域之別。
以上,剛好回答我Inbox裡躺著的那個訊息:「有人賣房不要最高價?」
我的回應是,你怎麼看待房屋,映照的是你的思維,但不代表所有人就這麼看。
回到這棟房屋,我心裡其實是很矛盾的,既開心又惆悵,因為每次和這對客戶看房都很開心,充斥各種我們這一代的玩笑,而這一切,隨著他們買到房而結束。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1.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 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賣房也不負所托: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 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