灣區矽谷買房賣房成交案例紀實 —— 議價

aircon-apartment-architectural-design-2251247.jpg

這一對Buyer,有趣。工程師加上設計師,理性務實加上感性創意,和他們看房,總逼得我思考,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溝通。

從一開始,我們就避開了幾個地雷房,比方說裝修漂亮但是深入了解就知道排水不行,或者是沒有Permit的房屋等等,看得出他們的失落,但是還是得跟他們說可能發生的後果,不行買。

最後買的這房屋,屋主住了很長一段時間,花了超過30萬在裝修上,看得出來各種部件都是高品質,後院陽台和居住空間的分布恰當,非常適合開派對,而且還有不少加建空間。

貸款一波三折,還好最後弄下來,也因為附加條款添加得當,省了一筆錢。

對你們有些革命情感,好房子,安居吧!最賺的還是又有機會去LinkedIn 吃午餐

我們可以學到什麼

  • Agent在判斷情況許可下,一定要跟對方議價。賣方想要的價錢,真的不一定要滿足,慢慢來。

  • 銀行政策的轉向,很容易影響到Buyer,這時候再厲害的 Lending Agent,在公司政策下也救不了;銀行用來吸引人的利率是一回事,關鍵是它的貸款做得下來嗎?在買房的情況下,利率絕不是選擇銀行的優先標準。

  • 想要出價的房屋,只看一次是不夠的。第二次、第三次回來看房,肯定有不一樣的感受。

(為避免有心人以圖搜圖,圖片為CC 0 License ,並非成交實景)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

 
 

灣區矽谷買房賣房成交案例紀實——信任

bed-bedroom-home-2631746.jpg

简体中文版本请点此处

這一對夫婦中的先生,和我老婆是大學同學。不過,I never take doing their business for granted,事情就是要做好。

在灣區挑選房屋,有一句俗諺,It’s a process of elimination, not a choice for selection. 什麼意思呢,process of elimination 意思是買房,依據的是自身的所有限制式,比方說預算、學區、通勤時間等等,來刪除不可能的房屋,剩下的就是你可以挑的;choice for selection就像是東挑西揀,卻沒有認真檢視自己的限制式。

他們用行動闡述這句話(有聽到先生說太太有選擇障礙😅),本來我們是幾個區在選,而他們檢視了需求後,認為學區是絕對不能放棄;然後,某個區域去探勘幾次後不符需求,於是就果斷專注於另一區域的房屋,最終也買在這區。(我們當年買房,也是像這樣Top Down的刪去法)

買的可是個好房,學區好、屋齡新,在Court 又有地可以加建,欸但是,我有跟你們說這邊是華人美食沙漠吧。接下來要Remodel,也請多多指教!

我們可以學到什麼

• 這位太太可是做了很多功課,還特地去查詢學校2013年之前的API,在意學區的人可要學起來

• 信任:我相信他們一開始對Realtor一定程度的信任,使得雙方溝通相當順暢 — 我就最無法抵抗「信任」,這是從事這行業最珍貴的禮物,也是幫助客戶的強大動力來源。這麼說吧,如果你不信任你的Realtor,最好也不要找他。選便宜的遠遠不如選可以信任的,It’s the name of the game. 故事很多以後講。

• 如果你在startup工作,那貸款銀行可能會特別due diligence 你,銀行有時就是過分謹慎,這點要擔待,有個心理準備。

·        感謝 Listing Agent 看到我們在價格之外怎麼呈現 Offer Package,決定不進入第二輪Counter Offer。這個策略從以前到現在都證明很成功。

(圖片為 CC 0 License ,並非成交實景)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

 
 

房仲寫分析 — 2019年中買賣房交易趨勢三 — 矽谷房市的兩極化現象

追蹤臉書專頁,即時更新房地產動態與知識。

大家都喜歡看趨勢圖表。

連續兩篇之後,希望大家可以閱讀這篇稍長的文章,這或許是較有價值的一篇。

在前線買房賣房,會發現統計資料有所不足—尤其是「兩極化」這個現象,沒有辦法看圖說故事。精準地說,圖表並沒有悖離兩極化現象,卻相當不明顯。

我們一步一步來說。

從賣方的角度看

簡單講,賣方對價格的預期心理和市場的狀況,有落差。

先講賣方對價格的預期心理,能接受市場轉變的賣方是有,但並不是多數。

「開什麼玩笑,去年我鄰居可以賣到300萬,憑什麼我只能賣到270萬,一定是@#$%^&&*&*」

—這至少可以描述20% 的賣方,對價格的期待。

說到賣方對自身房屋狀況的偏見,我再貼一次經典。

你覺得自己的房屋長這樣:

灣區矽谷賣方怎麼看自己的房屋

來看你房屋的買家,覺得你的房屋長這樣:

灣區矽谷買方怎麼看別人的房屋

來檢驗你房屋的 Inspector ,覺得你的房屋長這樣:

灣區矽谷房屋檢驗師怎麼看房屋

「可是,2018年的時候,大馬路上那間破房還是賣出去了啊,我這間房屋狀況好這麼多,怎麼可能賣不出去!」

問題是,現在並非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狀況。

於是,更換經紀人的情況出現、房屋在市場上的天數拉長;當然也不乏調整策略的賣方:降價降價再降價;或是祭出buyer agent incentive;比較絕望的,就直接把價錢調高至心中期望的賣價,註明price to sell,一兩個星期內如果無法遂行其願,乾脆下架不賣了。

從買方的角度看

那麼,身為買方呢?有機可趁嗎?恐怕不是。

過去幾個月, 6、7組客戶看上的房屋超過30間,大部分都在14天之內賣掉,而且multiple offer的情況遠遠超過50%。少部分的房屋如上所述,屋主對房價有所堅持;而我們刪除沒有打算出價的房屋,有的都在市場上超過30天、60天,甚至100天了。

這有什麼意涵?

我和客戶挑選的房屋,原則上是地點、屋況、潛力等等綜合考量之下最優質房屋;我們刪掉的房屋,多半都有硬傷。

兩極化現象

這是我想說的「兩極化」的現象— 市場絕對還是有優質的房屋,但仍有賣方尚未從去年的瘋狂情況回過神來,誤以為賣房如此容易,於是輕易把房屋放上市場,卻沒想到買方早就只往優質房屋們靠攏。

那麼,有著不同立場的人們,該怎麼做決定然後行動?

給賣方

身為賣方,你的房屋要優質到一個程度,才會好賣 — 所謂好賣,就是短時間內,多個買家出價,衝高價格。

於是,你得盡力調整「各種可以調整的狀況」。

房屋在大馬路上?那你只能在裝修上多花心思。屋況也不是你說了算,屋主的偏見請見上圖。

你問,裝修到怎麼樣的程度才夠?有做功課在追趨勢的agent都會知道;或者,你也該到市場上走動走動,以買方的身分,評鑑附近有在賣的房屋,You’ll get the idea.

除此之外,其他狀況也要tune到最好:你的agent,有沒有其他agent所沒有的行銷能力、他有沒有心力,致力於賣這間房屋 — 現在已經不是擺個西瓜在open house就能賣房的時候。

潛在買家的參訪時間有沒有限制、上市時間有沒有遇到長周末— 你必須要在所有競爭房屋的頂端。

給買方

那麼身為買方呢?

賣方的綜合心理狀態,導致市場上優質房屋數量不多,畢竟,有些賣方知道,現行市況賣不了好價錢,反正大家也都還有工作不缺錢,不賣也沒差。

所以買方怎麼做呢?

你的目標,就是當第一名,拿下這些優質房屋。

而不是去挑一個價格優惠但有硬傷的房屋,否則,這棟硬傷房現在的賣像,就是你賣房時候的賣像 — 10年後你發現為什麼人家都漲2倍,你只漲50%,而且,你還賣不出去。

其他觀察

  1. 醒一下,也順便幫一些房屋解套,其實並不是所有放在市場上長天數的房屋都不是好房屋,有的真的只是屋主堅持某個價格。

  2. 「我有在追蹤,看到好多房屋都在降價…」我問一句,那些降價的房屋,是你會去出價的房屋嗎?如果是,那不錯;如果不是的話,那我們還是務實一點,專注於好房屋吧。

  3. 題外話,我們或許應該同理,當局者迷。當我們賣自己的房子時,很多不太理性的想法,有可能會佔據我們的腦袋。

所有圖片來自 CC 0 License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