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ewest Posts
    • Posts By Category
    • Contact
    • 部落格
    • 文章分類
    • 會員專區
    • 聯繫我
    • 博客
    • 文章分类
    • 会员专区
    • 联系我
Menu

One Bay Area Agent

Trusted home buying and selling advisor in the Bay Area
  • English
    • Newest Posts
    • Posts By Category
    • Contact
  • 繁體中文
    • 部落格
    • 文章分類
    • 會員專區
    • 聯繫我
  • 简体中文
    • 博客
    • 文章分类
    • 会员专区
    • 联系我

灣區矽谷買房賣房成交案例紀實 —— SFH 與 Condo,以及座落豪宅區的房屋

October 28, 2022

【Single Family Home vs. Townhouse/Condo,以及成交案例@ Willow Glen】

考量增值的可能性以及今年春季以來的跌幅, Single Family Home 絕對是現今市場上最佳投資標的。

即便如此,一個歷久不衰的論戰依舊持續。

傳統上認定優質區域中的Townhouse和Condo,比之於次一級區域中的Single Family Home,兩者怎麼選擇?

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,更常面臨這樣的思考困境——實務上,這未必得是二選一,通常我們會有更多選擇。

但我們就當作是二選一吧。

如果把問題具體化,那麼買家的輪廓可能是這樣:購屋預算介於150萬到250萬之間,心中考慮Burlingame/Los Altos/Cupertino的Townhouse或Condo,對比於San Mateo/Redwood City/Santa Clara的Single Family Home。

要回答這個問題,至少要對兩者的「居住環境」和「增值幅度」有一定的理解。

其中比較直觀的是「居住環境」,多走訪幾次並且試著想像居住情況:Single Family Home 有前後院(對有些人來說打理前後院反而麻煩)、鄰居間比較不會互相干擾(對有些人說反而沒有安全感)、對土地與建物利用的自由度等等…

基本上來回思考幾次,對照自己的生活習性,心裡多少有譜。

反而,我比較想說的是「增值幅度」,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誤區,甚至就在命題之中。

命題中沒有劃分Townhouse或Condo的「屋齡」。然而,「屋齡」卻是影響Townhouse或Condo增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
即便再好的區域,Townhouse或Condo在性質上就是集合式住宅,換言之,治本的修繕肯定做不了。並且Townhouse或Condo超過一定屋齡,HOA費用就到了買家卻步的程度。

於是,極端的案例就會是以下的情況:幾十年的Townhouse或Condo住了幾年後想賣,問題是房屋又老了幾歲,HOA多半也漲了(但多半管理更差了),這時候放到市場上賣,當然又更難賣(記得你並沒有土地擁有權,而建物只會折舊),於是放幾十天是常有的事,最後可能得降價求售,那麼加上仲介費和這些年繳的Property Tax/Interest,算一算恐怕還沒賺(相信我,到時候房屋賣掉就萬幸)。

這就是為什麼我絕對會提醒買家,如果有選擇,要買Townhouse/Condo,一定要注意屋齡。

(好吧,我知道Agent多半不提這件事,畢竟到時候UGIG (You gone, I gone.),現在錢先到手比較重要。)

光是以上這件事,恐怕就得重新思考買房策略。

我也知道,這樣的家庭多半還考量學區。事實上,很多人是為了學區,才去買某些區域的Townhouse/Condo。但我也知道另一件事,以15年的跨度來說,Single Family Home與Townhouse/Condo的漲幅差距,絕對夠兩個小孩唸私校。

(我不是鼓吹唸私校,只是會做上述考量之人,多數認為私校的教育更好)

於是,問題又回到,Single Family Home與Townhouse/Condo的居住環境之比較。

說了這麼多,我也不是一定要你買次一區域的Single Family Home,而是給你一些人不願讓你知道的的實況,希望你納入思考。

———

最近這個成交案例,回想起來,當初和買家有過Townhouse/Condo vs. Single Family Home的討論,經過一次次走訪,買家對 Single Family Home的意向逐漸堅定(應該吧?!)。

買家其實不怕住屋況稍差的房屋,只要將來有足夠的擴充性和增值性。

講白一點,就是要買一定土地面積以上的Single Family Home,而且我們得買在「趨勢上」的區域。

Willow Glen就是屬於這樣的區域,詳情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(你還是得避開一些Red Flag)。

而我們買的區域,位於Pine Ave和 Curtner Ave 之間,行家大概知道這約略是Booksin Elementary 學區,這一區三、四百萬的房屋所在多有。

而這一棟房屋,隔壁和斜對面就是350萬,對面隔了三間的房屋,最近也是標價350 萬。

我們沒有350萬,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用半價,買這個區域中最不起眼的那棟——豪宅區中最不起眼的房屋,從增值的角度來看,是最可口的交易。

事實上,建商也知道這是一個好Deal,多次跟屋主出價,價格也比我們高得多,屋主就是不賣,這可是祖母留下來的房屋。

於是,我們寫了一封信,一封屋主願意降價10萬賣給我們的信。

從這裡開始,我要說兩件事。

其一,賣方看不看信,是賣方的自由;然而買方寫不寫信,卻是買方的選擇。

客戶的角色不同,Agent自然要給予不同的建議——買方Agent有機會寫信動之以情卻阻止客戶,事實上是失職。

其二,我最近跟一個Palo Alto的住戶交流。他們的買房經歷,也是屋主情感上認定他們值得這棟房屋,才不惜低於市場價賣出。

情感沒有區域之別。

以上,剛好回答我Inbox裡躺著的那個訊息:「有人賣房不要最高價?」

我的回應是,你怎麼看待房屋,映照的是你的思維,但不代表所有人就這麼看。

回到這棟房屋,我心裡其實是很矛盾的,既開心又惆悵,因為每次和這對客戶看房都很開心,充斥各種我們這一代的玩笑,而這一切,隨著他們買到房而結束。

開啟臉書專頁
閱覽成交房屋
閱讀客戶感言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

傳言訊息給我✎
In 成交案例紀實
Comment

灣區矽谷買房賣房成交案例紀實 —— 10,000 呎地給父母的救贖

October 3, 2022

從前不懂事,做一回爸媽就懂了。

我總是得回答這樣的考古題:「我們該買 Townhouse 還是 Single Family House?」

我也總是會反問:「你們將來要不要有小孩,如果是,那大概會是什麼時候?」

小孩需要空間,很大的空間。

我所見過的案例,無一例外在有小孩的七年內從 Condo/Townhouse換房 Single Family House,即便暫無能力負擔,也是心心念念。

而只有在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,大腦才會生成突觸,從今天起所有決定,已不再圍繞自己,而是小孩。

於是,我可以想像,這個在 Central Santa Clara,有著裝得下游泳池、樹屋、草地、半個籃球場,讓小孩無限跑跳的後院,還有位於 Cul-de-sac的前院,能帶給小孩多少歡樂。

好吧,歡樂不是重點,小孩歡樂後的瞬間癱睡,才是。

睡著了是天使,天使的僕人才笑得出來。

這是 10,000 呎土地能帶給父母的救贖。

不客氣。

開啟臉書專頁
閱覽成交房屋
閱讀客戶感言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

留言訊息給我✎
In 成交案例紀實
Comment

灣區矽谷買房賣房成交案例紀實 —— 一個好的交易來自於對方判斷錯誤

September 21, 2022

出價被接受幾天之後,Listing Agent 收到了另一份出價,一份大概比我們高出十萬以上的出價。


略懂這一區的人,仍舊把它稱作 Willow Glen。然而,這一個被Curtner、Leigh、Hillsdale、Meridian 四條幹道圍繞的區域,和 Curtner Ave 以北相比,即便有 Eichler House 點綴, 已不見童話故事般的糖果屋,以及動輒三、四百萬的新建宅。

當地人稱這一區為 Doerr,區域的核心是一公園 Doerr Park。Doerr 在這幾年的南向移動浪潮中,價位早已不便宜。幾個月前,1600-2000平方呎的房屋成交價約在兩百到兩百五十萬—— 那是一個我們斷然付不起的價格。

幸好,當時也是一個我請買家按兵不動的時期,於是客戶就打混了一陣,還跑到夏威夷玩(感謝夏威夷的神秘力量,敬附照片一張)

這就讓我們來到一個對買家比較有利的時期。

儘管如此,這次買房仍舊不容易。

大概客戶都知道我對房屋,很挑;這對夫妻中的太太,同樣也很挑。我挑的是房屋居住品質、增值性及轉手難易度;這位太太從前在紐約學設計,挑的自然是品味。於是我們的挑剔,就交織成了一片,沒有任何房屋能夠穿越的雷射網。

這棟房屋的原屋主本是為了自住,在裝潢上毫不手軟,前後總共花了三十幾萬。

別的不說,這房屋在一般隨意之處,也是極端講究:我們裝修使用的臥室門,高檔一點會選擇Panel Shaker或Contemporary U-Grooved(坦白說,這幾年也有些看膩),價格也就落在就$200-350;而這棟房屋臥室門,一片要價 $800,書房訂製的雙扇對開門要價 $2000。

好巧不巧,原屋主在完成房屋裝修後,就被調到東岸工作。

而有時候,出價時機就是運氣,我們出價的時刻,大概是這一個月起漲浪潮之前,那時市場異常寧靜、波瀾不驚,房屋在市場上20、30天是常有的事。

遇到這樣的市況,屋主又看了看買家寫的信,知道家庭來這裡打拼也不容易,欣然接受我們出價。那是一個低於原先 List Price 二十幾萬的價格,合約中還有久違的Property Contingency。

於是幾天之後發生的事,自然堅定了我們履行合約的決心。

要給大家的建議,其實是下面這一段:在某些時期的灣區房地產市場,總是有這樣的場景。你看了房屋、閱讀了報告、做了一些盡職調查,認定房屋沒有問題,唯一的問題在於,它為什麼在市場上躺了這麼久還沒賣出去,你肯定會起疑。

然而一旦市場反轉,這樣的房屋馬上就賣掉,而一個好 Deal 就在於你知道,房屋沒有賣出的原因,來自於市況和賣方對市況的錯誤判斷。

很抱歉的是,這樣的時期,現在看來在某些區域,已經過去。

開啟臉書專頁
閱覽成交房屋
閱讀客戶感言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 02177478

傳言訊息給我✎
In 成交案例紀實
Comment
←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→

 

Copyright 2022 One Bay Area Agent In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