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sent Offer 時,購屋者最好不要在場

12_angry_men_lee_j_cobb_bellowing.png

這是我2016年在臉書上撰寫的案例,按照往例,我放到網站上來,以利分類閱讀。

今天在 Palo Alto 辦公室聽前輩 John 講了一個故事。

故事是這樣的:數年前,John 代表一個印度買家,準備標一棟要價 2.5 M,位於 Cupertino 的別墅。這位買家說:「我可以出到 2.4 M,但是你先跟賣方報 2M 就好。」 — 也就是直接殺價20%!John 心知這樣做的話,在提報Offer 的現場會發生什麼事情,於是建議這位買家不要出席。

可能是出於好奇,或心想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,他堅持一定要在現場。

好吧,那就來吧。於是當天,雙方人馬列席於長桌的兩邊 (非常不好的開始),一開始寒暄客套免不了,終於到了報價的時刻。

John: 「我們願意出 2M買這幢房子 …」

全場一陣靜默,對方的Agent傻住。只見日本人屋主雙手拍桌,倏地站起,用濃厚的日本口音對買家大吼:「Are — You — Serious?」

買家被嚇得身體後傾,兩隻眼睛大睜,然後站起來,無神地離開會議室。John 只好出去找他,找到後問:「你還要回去嗎?」

他心有餘悸地說:「我再也不要回去了…」

實務上,屋主對房子總有一定的感情(有時候還會突然決定不賣)。比如小孩在這裡出生長大,有多少故事發生在這個屋簷下。這時候,如果生硬的報價不合他意,通常會招來強烈的情緒反彈,這樣的情緒對於買方來說,當然也無法冷靜以對。而無論買方有什麼樣的反應,總是會讓後續的談判更加艱難。因此一般情況下,我們會建議買方不要在場。我的Mentor 講話就直接地多,如果你想要在場,她會冷冷地著你說:”You're gonna lose” — 薑是老的辣:P

 (Photo via Victor Gregory, CC License)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02177478

2016 年中英國脫歐對灣區房地產造成的影響

這是我 2016年在臉書上分享的案例,如今放到網站上來,以利大家搜尋和做知識檢索。

國際情勢對地方房地產市場的衝擊,有時令人意想不到:我們作夢也沒想到英國脫歐的決定,讓灣區經紀人們忙成一片,只能事後驚嘆…

兩週前,英國公投決定脫歐,情勢動盪下,資金一如往常流入貨幣大國的債券市場,於是美國十年期債券價格上漲、殖利率下跌。接著,與債券殖利率高度相關的貸款利率也只能下跌,一直跌到三十年期貸款利率只有3.5%。3.5%!這在美國是多低的利率!於是銀行紛紛開始聯絡有房貸的屋主,屋主們也樂得重新貸款 (Refinance),而由於重新貸款這個程序,需要估價師 (Appraiser) 核定房屋價值,銀行方能決定借多少錢。於是,整個市場就瀰漫在「人人有生意」的氛圍之下。

結果就是灣區估價師供不應求,最頭痛的是一般買家和所屬經紀人:如果沒能在期限內完成估價並貸款,影響到過戶時程,最嚴重需要按違約天數賠償訂金。於是經紀人只能各顯神通、軟硬兼施,到處欠人情債,只求約到一個估價師。

同樣的情況還在上演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。從英國脫歐、美國債券殖利率和貸款利率下跌、大家重新貸款、到地方的估價師短缺,連環效應事前完全無法想像,或許能作為總體經濟的教材吧。

後記:一整件事的前半段,是由我長年所受的總體經濟分析訓練推衍而來;而後半段,從利率到下跌到灣區估價師匱乏,則是經紀人多半有感的部分。有時候,我真的感激大學時代習得的經濟知識,當時教我總體經濟的經濟系教授,叫做吳聰敏,是他幫我奠定宏觀分析的基礎,吳老師應該還在台大任教,祝福他。

(Photo via ROBERTO GUERRINI, CC License)

作者:林久禾,舊金山灣區矽谷/硅谷全職專業房地產經紀人。

我是林久禾,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取得工程碩士學位。而後調查舊金山灣區(San Francisco Bay Area,俗稱矽谷/硅谷)房地產市場、研習買賣房和看房知識、請益上百位地產前輩,最後因緣際會,受教於一位有五十年買賣房經驗的房地產仲裁官,並成為房地產經紀人(或說房仲,英文稱 Realtor 或是 Agent)。

這些年我探訪過數千間房屋,閱讀數百份報告,並且在業界建立合作聲望,幫助客戶避開有問題的房屋、議價買下好房屋:

1.  260萬以上價值的房屋,250萬買到
2.  屋主跳過出價比我們高的5名競爭對手,放棄第二輪炒高價錢的權利,一對一指名與我們合作,210萬買到5名買家競逐的房屋
3. 屋主跳過145萬的第一名出價,讓我們140萬買到房屋
4. 屋主跳過125萬和120萬的出價競爭者,在我們表明只能出到117萬後,送我們1萬成家基金,讓我們116萬買到房屋
5. 標價200萬的房屋,最後170萬買到;標價160萬的房屋,最後155萬買到
6. 加價階段,建議無須加價即可買到房屋,讓 A買家 165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180萬的房屋,B買家 180萬買到 3 個月後市值225萬的房屋

(以上皆為美金,其他還有數十間殺價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交易。)

賣房也不負所托:

1. 市場下跌期間,在不熟悉的區域(Oakland)賣房。此棟2房2衛、位於高速公路旁的房屋,成交價比月餘前該地區幾間3房2衛、遠離高速公路的房屋價格還高。

2. 客戶舉家搬離美國,全權授予設計、監工、裝修、清理、房屋檢查、物流、擺設、談判議價責任,最後房屋成交價比該地區前後三個月相似物件都高。

3. 一棟3房2衛,1200多平方呎的房屋,成交價超出客戶預期,逼近該區域4房2衛或是1500平方呎以上的房屋,並打破該區域史上最高的Price Per Square Foot 紀錄。

寫於此處的文章,是當年對老師的承諾。若有任何需要或疑問,請 留訊息給我 或是 填寫諮詢單,也可以閱讀 客戶留下的感言,幫助你做決定。

林久禾 DRE#02007082
Keller Williams Thrive DRE#021774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