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到底要怎样看待「List Price 150万」这件事,或者说,你要怎样看待List Price,才比较公允呢?
你一定要先了解当地的成交价状况,也就是拥有所谓的「行情观」。
如果说当地的成交价多半落在140万,而这间房屋List Price却是150万,那么往下砍价不但合情合理,甚至我会说,因为List Price一开始定得太高,定价策略错误的情况下,这间房屋有一定的可能性导致短时间内乏人问津,最终成交价不如当地市况。
那么,如果当地的成交价多半落在160万,你却看到这间房屋List Price是150万,那么除去房屋有缺陷等问题(很重要,但不在这篇的讨论范围),多半就是卖方经纪人使用湾区常见的营销策略:把价格列低一点,吸引多组买家,最终让这些买家互相竞争,把成交价炒高。
所以,回过头来说,List Price要连同当地的成交价一起看,才会有意义。List Price是卖方经纪人自由确定的,没有任何规定说成交价一定要高于或低于List Price。
如果是这样,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要看当地成交价来出价就好,List Price是不是就没有参考价值了呢?
未必。就是因为List Price是卖方经纪人设定的,所以你其实可以根据List Price,了解对方的意向,推测许多未知信息。比方说上述List Price低于行情,那你就知道对方想要炒高价格;或者List Price高于行情太多,那么有可能对方经纪人对其客户的掌控力不足,导致客户主观上想列一个自己想要的成交价,而经纪人无法阻止,或者是想让市场证明给客户看。
所以,总结一下,从List Price砍低不代表赚到,往上加价也不代表买贵。List Price 并不是不能参考,而是要和当地行情一并探讨,据此了解对方意向,这样才会对拟定正确的出价策略有所帮助。
#2 关于REDFIN和Zillow估价
REDFIN 和 Zillow 是大家最常用的房产搜索网站,界面直观并提供学区信息(尽管有时可能有误)。这两个网站都对目标房屋进行估价,很多人对其深信不疑,甚至在出价时拿来向经纪人询问:「嘿,你看 REDFIN / Zillow 说这间房要价150万,我们出价会不会太低?」、「 REDFIN / Zillow 说这间房只值120万,我们出价130万会不会太高?」
REDFIN / Zillow估价一定是基于一定的公式,可以称之为算法,但这是否准确呢?关键是,对于这样的估价,是否准确并非绝对的,对吗?
我建议大家在购房前的几个月里自己进行实验:随机选择几十处房屋,记录REDFIN / Zillow对它们的估价,在一段时间后,等这些房屋都成交后,回过头来检视当初REDFIN / Zillow的估价是否精准。
这样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。
我之前进行了一些实验:软件估计房价是否准确 — 经纪人的小实验 — 联排别墅篇、软件估计房价是否准确 — 经纪人的小实验 — 公寓篇。
(咳,我想硅谷的聪明人都读过博弈论,在理论上说,如果参与竞标的买家都能获取REDFIN/Zillow估价这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,它永远、永远不可能准确,也不需要什么理论,你想想,如果其他买家都按照REDFIN/Zillow的估价来出价,而你想赢这一局的话,该怎么做?而你这么想,其他买家也会这么想...言尽于此,不要再问我REDFIN/Zillow是怎么估价的啦!)
#3 错误观念:房屋贷款很容易,找利率低的银行就好,网上银行利率更低
首先,在我看来,一个够格有经验的房屋贷款经纪人,要具备几个特点:
a. 只需看一下买家提供的资料,不需要经过Underwriting的程序,就能大致知道可能存在的问题(这代表他熟悉该银行的行规、政策、红线等等)
b. 能够找到人,在与挂牌经纪人对话时,起到加分、稳定人心的作用。挂牌经纪人在审阅各个买方提交的出价时,会评估这个买家是否有能力贷款,因此肯定会向该买家使用的贷款经纪人提出各种问题,有时甚至在晚上给贷款经纪人打电话。这样说吧,在挂牌经纪人问问题时,假设一个贷款经纪人的回答得体,另一个支吾其词,你是挂牌经纪人,你会选择哪一个贷款经纪人代表的买家?
c. 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承诺。贷款经纪人说21天可以过户,利率是多少等等,他是否能够实现?你认为在贷款界这么容易吗?不是的,我们几个经纪人私下里已经积累了一个黑名单,其中包括那些口头承诺听起来好听但做不到的贷款经纪人,在交易中出现问题,让买卖双方陷入困境,我们将永远不会再与他们合作。
因此,如果你想获得房屋贷款的预审证明(Preapproval Letter),绝对不能:
1. 走进一家银行,找该分行负责房屋贷款的Lending Agent,请他帮你出具预审证明。
2. 光找自己有存款的银行,认为可以得到优惠。
3. 看到网路上的广告,就去找那一家「网路银行」。
1. 的问题在于,你怎么知道该分行的负责房屋贷款的Lending Agent,到底有没有经验,或许他才刚毕业,或许他的专长是Refinance...
2. 的问题在于没有货比三家。
3. 的问题在于网路银行常常找不到人,即便有对应的贷款Agent,可能也在外州,不了解湾区标准30天Close Deal的常态,否则就是承诺的利率常常是假的,或者最后双手一摊说做不下来 - 常常就发生在进合约之后。
#4 房屋报告非万能
你大概知道,在美国买房出价之前,会读到关于房屋的各项报告,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间房屋的状况。
然而,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是,报告并非万无一失。
任何报告都有它的检验范围与限制,比方说,房屋检验报告会说:"我们不会特别把家具搬开,以检验被家具遮住的部分",或者说:"这只是肉眼(Visual)检视的结果,我们不做任何破坏式(比方说在墙上钻洞)的检验",或者因为天候状况,无法检视冷气机的运作能力,或者因为被管线挡住而无法检视特定区域等等。
也就是说,因为那些被家具遮住、被管线挡住、藏在墙壁里的部件等等,你是无法知道的。换句话说,报告不是万能,不要报告上说没问题,就觉得住进了一个完美的房屋 - 我的经验,依安全、实用等原则,或个人主观偏好,任何房屋都是要修补、装潢的,程度不同而已。
再说,报告是由房屋检验师(Inspector)出具的,既然是人那么就有犯错的可能。所以,正确的观念应该是,报告能帮你去除一部分的风险,一定要读,报告上有提到的顾虑,你该看看它严重与否,但千万不要假定,读完报告之后,所有的风险都被你知道了。
#5 关于房屋:哪些可以改动,哪些又不行
这其实就是房地产价值差异的来源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一座内部全新装潢但是在大马路上的房屋,跟一座内部需要整修却是在幽静巷子内的房屋,你该怎么选择?
在大马路上的房屋,要承受噪音、粉尘等污染,如果家里有小孩你或许会很怕他跑出去,关键是这样的条件,除非你把房屋给卖了,否则是无法更改的;相较之下,整修装潢虽然费时花钱,却一劳永逸。
道理说来简单,但是根据我的观察,很多人在实体看房的时候,被梦幻般的装潢吸引,情绪被勾动,心想:"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厨房吗?",这时候,本来拟定的计划就改变了,即便这座房屋就在电塔旁。
在这件事情上,要做出更有品质的决策,我认为有几个方式或思考方向。
a. 让时间与各种"关卡"撫平一切:很多时候你是第一眼被吸引,当你隔天读了报告,再隔一天调查Permit,然后再去看一次房之后,那种惊艳的感觉就消失大半了。
b. 提醒自己那些条件,除非卖掉房屋,否则无法轻易更动:学区、天然灾害、大马路、高速公路、飞机航道等等
c. 恐惧和惊艳来自于未知:如果你知道,要把老旧的厨房,装修到现在这样的厨房,人工要花三万,橱柜、Counter Top等等物件总共要花两万,申请Permit要花三个月。你知道了这些成本,那么,或许就可以更客观地评估这座房屋的价值。
作者:林久禾,旧金山湾区硅谷/硅谷全职专业房地产经纪人。